 
                                            代词
1.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是“跐”( cǐ )的本字。
① 本义:踩,踏。
② 指示代词,这。
2.这;这个 this。表示近指的代词,与“彼”相对。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 欧阳修《卖油翁》
此等(这样);此生(这辈子);此地(这里);此个(这个);此家(此人)
3.表示此时或此地 。
here;
由此往南;此外;此发彼应。
4.如此,这般。
so; such;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 柳宗元《黔之驴》
此以(是以,因此)
副词
◎乃;则 consequently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礼记·大学》
代
◎这个。与“彼”相对。
此人、特此公告、不分彼此。
副
◎如此、这样。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
连
◎斯、乃、则。
《礼记•大学》:“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1.代词:(1)指示或指代较近的人或事物,相当于“這”、“这个”(与“彼”相对)。
此人、此事、此物、厚此薄彼。
2.代词:(2)指代较近的时间、地点等,相当于“这会儿”、“这里”。
此时、从此以后、就此告别。
3.代词:(3)指代较近的状态、程度等,相当于“这样”、“这般”。
如此、人同此心、长此以往、遭此大难。
4.姓。
卷别 :正文・辰集下 部首:止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74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574頁,第10字
標點整理本: 第524頁,第4字
音《唐韻》、《正韻》:雌氏切;《集韻》、《韻會》:淺氏切,𡘋音佌。《說文》: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徐曰】匕,近也,近在此也。《爾雅・釋詁》〔疏〕:此者,彼之對。《詩・周頌》:在彼無惡,在此無斁。老子《道德經》:去彼取此。
义又,《六書故》:此,猶兹也、斯也。《大學》:此謂知本。
〔此〕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下,康熙部首是止部。
〔此〕字拼音是cǐ,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止、匕,五行属金。
〔此〕字造字法是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脚( 止 ),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是“跐”( cǐ )的本字。①。本义是踩,踏。②指示代词,这。
〔此〕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ǐ] ⑴ 这,这个,与“彼”相对⑵ 这里,这儿
卷别卷二上反切雌氏切頁碼第50頁,第9字續丁孫
 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凡此之屬皆从此。
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凡此之屬皆从此。
附注林義光《文源》:「匕即人之反文。从人、止。此者,近處之稱。近處即其人所止之處也。」
卷别卷三反切七里反頁碼第148頁,第3行,第1字述
 止也。能相比次。凡此之屬,皆從此。
止也。能相比次。凡此之屬,皆從此。
鍇注臣鍇曰:「匕,近也,近在此也。」
卷别卷二上反切雌氏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272頁,第1字許惟賢第120頁,第7字
 止也。
止也。
段注《釋詁》曰:巳,此也。正互相發明。於物爲止之処。於文爲止之䛐。
从止匕。
段注句。
匕,相比次也。
段注此釋从匕之故。相比次而止也。雌氏切。十五部。漢人入十六部。
凡此之屬皆从此。
此,脚趾踩着的地方。字形采用“止、匕”会义。匕,表示相并列。所有与此相关的字,都采用“此”作边旁。
甲骨文二例,由「人」、「止」二字構成。從人,示人所為。從止,聲符,注明音讀,兼表義,示止息之義。會二字得停止之義。金文承之。戰國文字二例,前例右體「人」形略有變異,失其原形;第二例,「人」形變作「匕」。篆文承自甲骨文「」第二例,「人」形顯見。隸書、楷書承自戰國文字第二例,「人」形作「匕」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 # | 书籍 | 索引 | 
|---|---|---|
| 1 | 汲古閣本 | 第96頁,第1字 | 
| 2 | 陳昌治本 | 第143頁,第4字 | 
| 3 | 黃侃手批 | 第121頁 | 
| 4 | 說文校箋 | 第68頁,第5字 | 
| 5 | 說文考正 | 第63頁,第1字 | 
| 6 | 說文今釋 | 第215頁,第1字 | 
| 7 | 說文約注 | 第384頁,第1字 | 
| 8 | 說文探原 | 第955頁,第1字 | 
| 9 | 說文集注 | 第329頁,第1字 | 
| 10 | 說文標整 | 第39頁,第8字 | 
| 11 | 標注說文 | 第67頁,第15字 | 
| 12 | 說文注箋 | 第522頁,第1字 | 
| 13 | 說文詁林 | 第2414頁【補遺】第16341頁 | 
| 14 | 通訓定聲 | 第2341頁,第2字 | 
| 15 | 說文義證 | 第147頁【崇文】第585頁 | 
| 16 | 說文句讀 | 第195頁 | 
| 17 | 說文新證 | 第118頁,第1字 |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284頁,第1字 | 
| 19 | 古字釋要 | 第174頁,第1字 | 
英语:this, these; in this case, then
德语:dies, dieser (Pron)
法语:ce, ici
 商 甲骨文 何组
 商 甲骨文 何组
 商 甲骨文 无名组
 商 甲骨文 无名组
 商 金文 商或西周早期
 商 金文 商或西周早期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楚〔战国〕 简 郭店
 楚〔战国〕 简 郭店
 楚〔战国〕 简 包山
 楚〔战国〕 简 包山
 楚〔战国〕 简 信阳
 楚〔战国〕 简 信阳
 楚〔战国〕 简 曾侯乙墓
 楚〔战国〕 简 曾侯乙墓
 楚〔战国〕 简 子弹库
 楚〔战国〕 简 子弹库
 楚〔战国〕 简 新蔡葛陵
 楚〔战国〕 简 新蔡葛陵
 楚〔战国〕 简 上博
 楚〔战国〕 简 上博
 秦 简 放马滩
 秦 简 放马滩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秦 简 岳麓书院
 秦 简 龙岗
 秦 简 龙岗
 秦 简 关沮
 秦 简 关沮
 秦 简 里耶
 秦 简 里耶
 汉 简 张家山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此,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序号0411,拼音是(cǐ),止部,共6画,会意字,左右结构,五行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