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往下或往里拉。~动。~道岔。
②扭转,~回败局。~本(赌博时贏回输掉的钱)。
动词
1.形声。从手,反声。本义:拉,引。
2.拉;引;拨动。
pull; draw; turn;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宋· 王安石《伤仲永》
扳罾(拉罾网捕鱼);扳倒(用力拧转使之倒翻;翻倒);扳闸。
3.扭转;背转。
turn round;
帝谓能丰己,故扳公议立之。 —— 《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
扳回一局棋;扳本(方言。翻本)
4.论争;辩驳 。
debate;
扳驳(辩驳);扳理;有理不怕别人扳。
5.另见 pān。
动词
1.古通“攀”
2.攀援。
climb;
扳,援也。 —— 《广雅》诸大夫扳隐而立之。 —— 《公羊传·隐公元年》
扳援(攀着他物向上或向前);扳缘(攀着他物向上爬);扳陟(攀登,抓住或握住某物向上爬);扳跻(攀登)
3.结交。
make friends with; associate with;
若是平常经纪人家;没前程的,金老大又不肯扳他了。 —— 《喻世恒言》
4.攀附。
seek connections in high places;
近年牛医儿,城社更扳援。 —— 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扳附(依附);扳亲(攀附姻亲);扳联(攀附,牵引);扳高(竭力与地位高的人结亲或拉关系);扳龙(比喻依附帝王或有权势的人)
5.牵连 。
involve;
扳害(牵扯;连累);扳脏(诬人栽脏);扳连(约束,牵制)
6.纠缠。
get entangled;
质弱易扳缠。 —— 谢灵运诗
扳蔓(纠缠);扳缠(纠缠;牵制);扳差头(有意找别人的过失);扳厚(拉关系);扳话接舌(攀谈搭腔)
7.另见 bān。
动
1.向某一方向拉。
向上扳开。
2.将物体反转过来。
《红楼梦•第二六回》:“宝玉才走上来,要扳他的身子,只见黛玉的奶娘并两个婆子却跟了进来,说:『妹妹睡觉呢,等醒了再请来。』”
3.挽回颓势。
将比数扳平。
动
1.攀折。
明•高明《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香径里扳残草色,雕阑畔折损花容。”
2.攀附。
《楚辞•严忌•哀时命》:“往者不可扳援兮,俫者不可与期。”《二刻拍案惊奇•卷六》:“金家父母见说了,惭愧不敢当,回复媒妈道:『我家什么家当,敢去扳他?』”
1.使固定的东西改变方向。
扳开、扳闸、扳手。
2.扭转(不利局面)。
扳回失分、客队在加时赛,扳回一球。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03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419頁,第2字
標點整理本: 第365頁,第24字
音《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𡘋音班 —— 挽也、引也、援也。《公羊傳・隱元年》:諸大夫扳隱而立之。
音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普患切,音眅 —— 義同。
音又,《唐韻》:普班切;《集韻》:披班切 —— 𡘋與攀同。詳攀字註。
〔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扳〕字拼音是b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反,五行属水。
〔扳〕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反声。本义是拉,引。
〔扳〕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ān] ⑴ 往下或往里拉⑵ 扭转,~回败局。~本(赌博时贏回输掉的钱)。
英语:pull; drag; right itself
法语:tirer, tirer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扳,通用规范汉字,一级汉字,序号0634,拼音是(bān),扌部,共7画,形声字,左右结构,五行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