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来持赠少年人”出自唐代戎昱的《红槿花》,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hé lái chí zèng shào nián ré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折来持赠少年人”全诗:花是深红叶麹尘,不将桃李共争春。
今日惊秋自怜客,折来持赠少年人。
红槿花
花是深红叶麹尘,
不将桃李共争春。
今日惊秋自怜客,
折来持赠少年人。
中文译文:
红槿花
花朵如深红色的酱油尘,
不与桃李争夺春天的美。
如今我惊觉秋意自怜,
采摘下来,送给少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采摘红槿花并送给少年的情景。首先,诗中描绘了红槿花的颜色,用“深红叶麹尘”来形容花的颜色,表达了花朵深红而且鲜艳的特点。接着,作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赏识,他不希望红槿花与桃李争夺春天的美景,暗示了作者对和谐共存的渴望。最后,作者将采摘的红槿花送给了少年,表达了他对年轻一代的善意和祝福。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描绘了作者采摘红槿花的情景,通过这个简单的举动,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后代的关怀。诗中使用了饱满的形象描写和巧妙的反语,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这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美和善意的追求。
hóng jǐn huā
红槿花
huā shì shēn hóng yè qū chén, bù jiāng táo lǐ gòng zhēng chūn.
花是深红叶麹尘,不将桃李共争春。
jīn rì jīng qiū zì lián kè, zhé lái chí zèng shào nián rén.
今日惊秋自怜客,折来持赠少年人。
拼音:zhé lái chí zèng shào nián rén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戎昱(约744年一800年),荆南(荆州区)人。年轻时考进士落榜,于是纵情游览天下名城。他飘落导域,十分怀念家乡,曾作《长安秋夕》诗:“昨霄西窗梦,梦入荆南道。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又有《云梦故城秋望》:“梦渚鸿声晚,荆门树色秋。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愁。”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
广德元年(763年),颜真卿将节度荆南,邀戎昱为幕宾,后因事未成行。大历三年(768年)杜甫到荆州,戎昱与他在诸宫会见,结为挚友。
戎昱的诗歌创作,对社会矛盾有相当深刻反映。《塞下曲》6首、《苦哉行》5首、《入剑门》等都是情感真挚,充满现实主义的作品。他的诗歌反映了同情人民,忧虑国事的思想感情,传为千古名篇。《苦辛行》、《咏史》、《塞上曲》抨击玩弄权术的贵族和苟且偷安的朝臣,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艺术风格以沉郁为主,兼有雄放、哀婉、清新的特色。《唐音葵签》卷三十六称赞:“戎昱之于杜甫,尤其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