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郡斋无事好闲眠”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郡斋无事好闲眠”出自唐代卢纶的《送从叔牧永州》,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ùn zhāi wú shì hào xián miá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郡斋无事好闲眠”全诗

《送从叔牧永州》

郡斋无事好闲眠

五侯轩盖行何疾,零陵太守登车日。
零陵太守泪盈巾,此日长安方欲春。
虎府龙节照岐路,何苦愁为江海人。
彼方韶景无时节,山水诸花恣开发。
客投津戍少闻猿,雁过潇湘更逢雪。
郡斋无事好闲眠,粳稻油油绿满川。
浪里争迎三蜀货,月中喧泊九江船。
今朝小阮同夷老,欲问明年借几年。


赏析


《送从叔牧永州》是唐代卢纶的一首诗。这首诗描述了卢纶送别从叔牧永州的情景,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以及官员之间的别离之情,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亲友离别的感伤之情。

诗中的五侯泛指显贵的人物,轩盖即指车马。第一句“五侯轩盖行何疾,零陵太守登车日。”表达了从叔出行的匆忙。接下来的两句“零陵太守泪盈巾,此日长安方欲春。”则表达了零陵太守弃官离去时的悲切之情,零陵指的是从叔的任所,又因此而引起的长安的春天的相对凄凉。

下文描写了途中的风景和官员的心情。描写虎府龙节照岐路的景物和愁为江海人的心情,显示了作者与从叔分别的无奈。彼方韶景无时节,山水诸花恣开发一片宜人景色。客投津戍少闻猿,雁过潇湘更逢雪则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寂和寒冷。

接下来的几句又描写了官员生活和旅途的繁忙。郡斋无事好闲眠,粳稻油油绿满川描述了官员退隐之后的安逸生活,而浪里争迎三蜀货,月中喧泊九江船则描写了旅途中的繁忙和忙碌。

最后两句“今朝小阮同夷老,欲问明年借几年。”表达了作者和从叔的情谊和思念之情,诗尾用借几年来表示作者心中的期望和希望。

这首诗以别离之情为主题,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官员之间的别离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亲友离别的感伤之情。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以及对比手法,营造出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唯美,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回味之感。

“郡斋无事好闲眠”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òng cóng shū mù yǒng zhōu
送从叔牧永州

wǔ hóu xuān gài xíng hé jí, líng líng tài shǒu dēng chē rì.
五侯轩盖行何疾,零陵太守登车日。
líng líng tài shǒu lèi yíng jīn,
零陵太守泪盈巾,
cǐ rì cháng ān fāng yù chūn.
此日长安方欲春。
hǔ fǔ lóng jié zhào qí lù, hé kǔ chóu wèi jiāng hǎi rén.
虎府龙节照岐路,何苦愁为江海人。
bǐ fāng sháo jǐng wú shí jié, shān shuǐ zhū huā zì kāi fā.
彼方韶景无时节,山水诸花恣开发。
kè tóu jīn shù shǎo wén yuán,
客投津戍少闻猿,
yàn guò xiāo xiāng gèng féng xuě.
雁过潇湘更逢雪。
jùn zhāi wú shì hào xián mián, jīng dào yóu yóu lǜ mǎn chuān.
郡斋无事好闲眠,粳稻油油绿满川。
làng lǐ zhēng yíng sān shǔ huò, yuè zhōng xuān pō jiǔ jiāng chuán.
浪里争迎三蜀货,月中喧泊九江船。
jīn zhāo xiǎo ruǎn tóng yí lǎo,
今朝小阮同夷老,
yù wèn míng nián jiè jǐ nián.
欲问明年借几年。

“郡斋无事好闲眠”平仄韵脚


拼音:jùn zhāi wú shì hào xián mián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作者简介


卢纶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作者介绍


卢纶的生平

  卢纶的生年,现在一般工具书称约为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年),游国恩等著《中国文学史》定为天宝七年,都是依据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似乎成为已定之论。但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认为748年说不能成立,理由是姚合《极玄集》与《旧唐书·卢简辞传》载卢纶天宝末举进士不第。唐五代人所记当可靠,若生于天宝七年(748年),天宝本只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不可能举进士。又卢纶有几首诗自云为至德中作,若生于748年,至德中只十来岁,不可能作此数首诗的。傅说较有道理。闻一多、游国恩说不曾提出依据,应以傅说为是。傅璇琮提出卢纶生年决不可能是748年,而应大大提前,应生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或更早几年。至于卢纶的卒年,一般工具书作约800年,即贞元十六年,也不可靠。据傅璇琮该书详细考证,卢纶卒于贞元十四年、十五年间,即798-799年间。

少年与科举
  少年时代的卢纶,由于家境并不很好,世道不宁,父亲可能去世较早,他本人又多病,生活并不美好,可能有好些时间,是在舅舅家度过的。他在《纶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诗中自称:“八岁始读书,四方遂有兵。……禀命孤且贱,少为病所婴。”又在《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诗中说:“孤贱易磋跎,其如酷似何。衰荣同族少,生长外家多。别国桑榆在,沾衣血泪和。应怜失行雁,霜霰寄烟波。”
  过了几年后,卢纶走举试之途,又多不顺利。上文谈到《极玄集》、《旧唐书》都记载卢纶天宝末举进士不第。卢纶有《落第后归终南别业》诗,道:“久为名所误,春尽始归山。落羽羞言命,逢人强破颜。”《纶与吉侍郎中孚……》中说:“方逢粟比金,未识公与卿。十上不可待,三年竟无成。”由这些诗可知,卢纶天宝未落第后,曾在终南山居住读书,又几次应举,但均未能及第。后来他“奉亲避地于鄱阳”,是几次应举都未能及第后,大概为生活所迫,或家遭变故,远赴鄱阳。可能他舅舅家其时在鄱阳一带居住,他又去投靠舅家了。大历初,卢纶又由邵阳赴长安应举,《新唐书》本传说他大历初数举进士不入第。在举试之途,是彻底失败了。

仕途与交游
  卢纶虽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但在诗坛却名声渐盛,而且他交游广泛,是一个活跃的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大历年间,他在长安,在鄱阳,与吉中孚、司空曙、苗发、崔峒、耿韦、李瑞等交游唱酬,被称为大历十才子。卢纶堪称十才子之冠冕,受到宰相元载、王缙的赏识与推荐,由诗坛步入仕途。元载将卢纶的诗进给皇上,补阌乡尉。后来又因王缙的礼聘,为集贤学士、监察御史,这中间又曾任河南巩县令。元载、王缙获罪时,卢纶受到牵连,因此还被拘禁过。德宗继位后,卢纶又被任为昭应县令。朱泚之乱发生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召卢纶为元帅府判官。军营生活,使卢纶诗风较为粗犷雄放,关于军旅边塞诗,写得极有生气,为大历十才子其他诗人所难及。因他的诗受到德宗重视,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正当他在官场将要青云直上的时候,生命却终结了。
  卢纶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为权贵的推荐,才作了很短时期的官,可以说是得利于社交。卢纶所交往的人物,不乏权贵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载、王缙外,任过实职的宰相还有常衮、李勉、齐映、陆赞、贾耽、裴均、令狐葱,浑瑊、马燧、韦皋虽未任过宰相,但也是大权在握的人物。卢纶与之交往的,还有封疆大吏、重要朝官和掌握着入仕、升迁大权的人物,如皇浦温、鲍防、黎干、卢甚、张建封、韦渠牟、裴延龄、王延昌、徐浩、薛邕、赵涓、李纾、包佶、吉中孚、肖昕,其他朝臣、各级官员和名门子弟则更多。与一些著名诗人的交往则更无须细数。从这个意义上讲,卢纶又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社交家。

卢纶的介绍

  卢纶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为权贵的推荐,才作了很短时期的官,可以说是得利于社交。卢纶所交往的人物,不乏权贵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载、王缙外,任过实职的宰相还有常衮、李勉、齐映、陆赞、贾耽、裴均、令狐楚,浑(王咸)、马燧、韦皋虽未任过宰相,但也是大权在握的人物。卢纶与之交往的,还有封疆大吏、重要朝官和掌握着入仕、升迁大权的人物,如皇浦温、鲍防、黎干、卢甚、张建封、韦渠牟、裴延龄、王延昌、徐浩、薛邕、赵涓、李纾、包佶、吉中孚、肖昕,其他朝臣、各级官员和名门子弟则更多。与一些著名诗人的交往则更无须细数。从这个意义上讲,卢纶又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社交家。

  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如《塞下曲》等,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他年轻时因避乱寓居各地,对现实有所接触,有些诗篇也反映了战乱后人民生活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萧条,如《村南逢病叟》。其他如前期所作七律《晚次鄂州》,写南行避安、史乱的旅途夜泊心情和体验,真实生动,感慨深长。七言歌行《腊日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描绘壮士与猛虎搏斗,写得惊心动魄,虎虎有生气。清代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说:"大历诸子兼长七言古者,推卢纶、韩□,比之摩诘(王维)、东川(李颀),可称具体。"

  今存《卢户部诗集》10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又有明正德刊本《卢纶诗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诗》佚诗5首。《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旧唐书·卢简辞传》和《新唐书·文艺传》。

  唐代大历十大才子冠冕的卢纶,诗名远播,但却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但他广泛的交游使他成为一个活跃的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

Copyright © 2024 www.61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61查询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38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