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将悲与病”出自唐代李益的《赠内兄卢纶》,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uè jiāng bēi yǔ bì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却将悲与病”全诗:世故中年别,馀生此会同。
却将悲与病,来对朗陵翁。
《赠内兄卢纶》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诗。诗的内容是以描写诗人与兄弟卢纶分别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兄弟之间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感慨。
诗词中文译文为:
世故中年别,
In the world of human affairs, in middle age, we part,
馀生此会同。
Our remaining years, this meeting united.
却将悲与病,
Bringing sorrow and illness,
来对朗陵翁。
I come to bid farewell to the old man of Langling.
这首诗词寄托了诗人对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和背离的内疚之情。首两句描述了江湖感情中年轻人分别时的世故和冷淡,是为一种无奈和哀叹。诗人通过表达对兄弟之间情谊的怀念和重逢的喜悦,强调了与离别相对的复合之情。
诗人将自己的悲伤和病痛置于友情之前,这显示了他对内兄的托付和对世故之事的领悟。最后一句将“悲与病”交给对方,呈现了一种自我解脱和委曲求全的态度。
整首诗的意境清幽而深情,表达了对兄弟情谊的珍重和留恋,展示了唐代诗人独特的音韵美和情感表达能力。
zèng nèi xiōng lú lún
赠内兄卢纶
shì gù zhōng nián bié, yú shēng cǐ huì tóng.
世故中年别,馀生此会同。
què jiāng bēi yǔ bìng, lái duì lǎng líng wēng.
却将悲与病,来对朗陵翁。
拼音:què jiāng bēi yǔ bìng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四敬
李益(746-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
诗风豪放明快,尤以边塞诗为有名。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2首,当时广为传唱。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名篇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等。其律体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是历代传诵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鹳雀楼》、《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又名《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均属佳作。今存《李益集》2卷,《李君虞诗集》2卷,《二酉堂丛书》本《李尚书诗集》1卷。
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江南词》和《夜上受降城闻笛》,前者写一思妇因丈夫是瞿塘商贾,“重利轻别离”,每天不得相聚,因此不由得暗中后悔:“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早知道还不如嫁给弄潮儿呢!毕竟潮水的涨落有确定的时刻,与弄潮儿总还能朝夕厮守,比作商贾之妇强多了),心理描写可谓传神入微矣;后者写受降城上的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芦管悠扬激起乡思悠长,读来令人同情感伤。集一卷,今编诗二卷(全唐诗中卷第二百八十二和二百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