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不见葛仙人”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不见葛仙人”出自唐代施肩吾的《弋阳访古》,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ú jiàn gé xiān ré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不见葛仙人”全诗

《弋阳访古》

不见葛仙人

行逢葛溪水,不见葛仙人
空抛青竹杖,咒作葛陂神。


赏析


《弋阳访古》是唐代诗人施肩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行走过葛溪水,可惜没有遇到葛仙人。我只能空手抛掷着青竹杖,心怀崇敬地祈祷着葛陂神的保佑。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施肩吾在弋阳地区游历时的一段经历。他在行走途中经过葛溪水,希望能够遇到传说中的葛仙人,但可惜的是没有遇到。施肩吾只能空手扔掷着手中的青竹杖,同时发出咒语,希望得到葛陂神的庇佑和保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途中的一段遭遇,表达了对神秘力量的追求和渴望。诗中的葛溪水、葛仙人和葛陂神都是与神话传说相关的元素,给诗词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诗人渴望在旅途中能够遇到超凡的存在,但最终只能空手而归,这种遗憾和无奈的心情通过诗词表达出来。

诗词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诗人的希望与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期待遇到葛仙人,但却没有实现,只能通过扔掷青竹杖和祈祷来寻求心灵的慰藉。这种对比凸显了人与神秘力量之间的距离和无法逾越的障碍,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渴望超越现实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述诗人的游历经历,表达了对神秘力量的追求和对超越现实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和遗憾。

“不见葛仙人”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yì yáng fǎng gǔ
弋阳访古

xíng féng gé xī shuǐ, bú jiàn gé xiān rén.
行逢葛溪水,不见葛仙人。
kōng pāo qīng zhú zhàng, zhòu zuò gé bēi shén.
空抛青竹杖,咒作葛陂神。

“不见葛仙人”平仄韵脚


拼音:bú jiàn gé xiān rén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平韵) 下平十二侵

作者简介


施肩吾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杭州孔子文化纪念馆语),他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人物。

作者介绍


施肩吾的生平

  施肩吾(780-861),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人,字希圣,号东斋,入道后称栖真子。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出生于睦州府桐庐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施家村(因历史划归后为杭州市富阳市洞桥镇贤德村)。为唐代著名诗人、道学家、民间开发澎湖第一人。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诸朝。因家境贫寒,施肩吾少时在桐庐分水镇东面五云山和尚寺读书。四十年后,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施肩吾参加殿试,被钦点为状元。习《礼记》,有诗名。趣尚烟霞,慕神仙轻举之学。诗人张籍称他为“烟霞客”。唐穆宗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一说宪宗“元和十年进士”)。长庆(821~824)中,隐于洪州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或说“文宗太和中,乃自严陵入西山访道”)。他在《与徐凝书》中自谓“仆虽幸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心玄门,养性林壑。赖先圣扶持,虽年迫迟暮,幸免龙钟,其所得如此而已”。又在《述灵响词序》中称“慕道年久”,览《三静经》而行“三静关”法,以开成三年(838)正月一日“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后“此三者皆应”。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或作《辨疑论》)等,《全唐诗》也收入其诗作。其养生之说亦见于《道枢》。

Copyright © 2024 www.61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61查询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38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