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何必深山”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何必深山”出自宋代张炎的《风入松(赠蒋道录溪山堂)》,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bì shēn shā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

“何必深山”全诗

《风入松(赠蒋道录溪山堂)》

何必深山

门前山可久长看。
留住白云难。
溪虚却与云相傍,对白云、何必深山
爽气潜生树石,晴光竟入阑干。
旧家三径竹千竿。
苍雪拂衣寒。
绿蓑青笠玄真子,钓风波、不是真闲。
得似壶中日月,依然只在人间。


赏析


《风入松(赠蒋道录溪山堂)》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炎。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风入松(赠蒋道录溪山堂)

门前山可久长看,
留住白云难。
溪虚却与云相傍,
对白云,何必深山。

爽气潜生树石,
晴光竟入阑干。
旧家三径竹千竿,
苍雪拂衣寒。

绿蓑青笠玄真子,
钓风波,不是真闲。
得似壶中日月,
依然只在人间。

中文译文:
门前的山峦可以长久地观看,
却难以留住飘动的白云。
溪水空灵,与白云相伴,
对着白云,何必要深入山中。

清新的气息悄然滋生在树木和石头上,
明亮的阳光最终穿过窗户的槛栏。
旧居的三条小径上种满了茂密的竹子,
苍白的雪花掠过衣袖,寒意袭人。

身着绿色蓑衣,戴着青色斗笠的玄真子,
垂钓风波,却并非真正闲散。
宛如壶中的日月,
依然只存在于人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山水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和感慨。作者通过描绘门前的山峦和白云的变幻,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美丽但难以持久留住的感慨。他认为溪水与白云相伴,无需深入深山,便能体验到自然之美。

诗中运用了自然景色的描写,如爽气潜生树石、晴光竟入阑干,以及苍雪拂衣寒,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细腻之处。通过描绘绿蓑青笠的玄真子垂钓风波,诗人表达了对闲逸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人生中的烦恼和无奈。最后的两句“得似壶中日月,依然只在人间”,表达了对人间美好事物的珍视和感慨,暗含着对时光易逝和珍惜当下的思考。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和内心感受,融合了山水意境和人生哲理,给人一种静谧、恬淡、超脱的意境体验。这首诗词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

“何必深山”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fēng rù sōng zèng jiǎng dào lù xī shān táng
风入松(赠蒋道录溪山堂)

mén qián shān kě jiǔ cháng kàn.
门前山可久长看。
liú zhù bái yún nán.
留住白云难。
xī xū què yǔ yún xiāng bàng, duì bái yún hé bì shēn shān.
溪虚却与云相傍,对白云、何必深山。
shuǎng qì qián shēng shù shí, qíng guāng jìng rù lán gān.
爽气潜生树石,晴光竟入阑干。
jiù jiā sān jìng zhú qiān gān.
旧家三径竹千竿。
cāng xuě fú yī hán.
苍雪拂衣寒。
lǜ suō qīng lì xuán zhēn zǐ, diào fēng bō bú shì zhēn xián.
绿蓑青笠玄真子,钓风波、不是真闲。
dé shì hú zhōng rì yuè, yī rán zhī zài rén jiān.
得似壶中日月,依然只在人间。

“何必深山”平仄韵脚


拼音:hé bì shēn shān
平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五删

作者简介


张炎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作者介绍


张炎的作品风格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是宋词的最后一位重要作者,一般选宋词的书,选到最后,就得选张炎,讲到最后,也得讲张炎。可以说,在宋词这支柔丽的长曲中,张炎的词,是最后的一个音节,是最后的一声歌唱。由于他的词寄托了乡国衰亡之痛,备极苍凉,所以也可以说,他的声音,也就是南宋末期的时代之声。张炎为词主张"清空"、"骚雅",倾慕周邦彦、姜夔而贬抑吴文英。他的词多写个人哀怨并长于咏物,常以清空之笔,写沦落之悲,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因他精通音律,审音拈韵,细致入微,遣词造句,流丽清畅,时有精警之处。但由于他过分追求局部的诗情画意,在整体构思上不免失之空疏,故境界开阔而又立意甚高者并不多见。 他还是一位著名的词论家,他写的《词源》,在词的形式研上,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启迪。在论述乐律部分,书中保存了有关乐词的丰富资料,是一部有权威性的理论专著。他的创作主张,强调艺术感受、艺术想象与艺术形式,有许多经验之谈,至今尚可参考,但其观点带有门户之见,难免有偏颇之处。此书分为制曲、句法、字面、虚、清空、意趣、用事、咏物、节序、赋情、令曲、杂论等十三分。其论词的最高标准是“意趣高远”,“雅正”,“清空”。有词集《山中白云》及词学专著《词源》传世。主要代表作品有《南浦》《高阳台》、《月下笛》、《解连环》、《甘州》等。

张炎的生平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他是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他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张炎出身世家,曾在贵公子的生活中悠游多年。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即落魄鲜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他怀抱空狂,又恃才傲物,几乎日日花前为醉,号呼挥写,以至于郑思肖评价他说:“鼓吹春声于繁华世界,能令后三十年西湖锦秀山水,犹生清响。”

Copyright © 2024 www.61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61查询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38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