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二三里”出自元代徐再思的《无题》,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ī wàng èr sān lǐ,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
“一望二三里”全诗: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无题》
一望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中文译文:
眼前望去,有两三里的距离,
烟雾笼罩下,有四五户人家。
楼台座落,有六七座之多,
绚烂的花朵,有八九十朵之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徐再思创作的《无题》,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乡村景色,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宁静和宜人的氛围。
诗的前两句“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展示了诗人所处的位置,他站在高处眺望,可以看到距离两三里的地方,有几户烟村。这里的“烟村”一词可能指的是村庄被轻薄的烟雾笼罩,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增加了诗的意境。
接下来的两句“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描绘了景色更为丰富的一幕。楼台的数量增加到六七座,花朵的数量更是多达八九十朵。这些景物的描绘给人一种繁花似锦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乡村的富饶和繁荣。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乡村景色的感受,以及对自然和人文的赞美。它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给人以宁静、恬淡的感觉,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此外,通过对楼台和花朵数量的增加,诗人也暗示了充满生机和繁荣的乡村景象,给人一种生活充满希望和美好的感受。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乡村景色,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赞美,以及对宁静和繁荣生活的向往。它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是一首既简单又充满意境的诗篇。
wú tí
无题
yī wàng èr sān lǐ, yān cūn sì wǔ jiā.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lóu tái liù qī zuò,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拼音:yī wàng èr sān lǐ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徐再思引(1320年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约100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徐再思的散曲以悠闲生活与闺情春思,恋情、写江南自然景物、归隐等题材为主,也有一些赠答、咏物为题的作品。他虽与贯云石齐名,风格却不尽相同,贯云石以豪爽俊逸为主,徐再思却以清丽工巧见长。善于学习俗谣俚曲,擅长白描手法,抒情深细,对仗工整,风格清新秀丽。《太和正音谱》评他的作品如“桂林秋月”。
他的写景作品以〔喜春来〕《皋亭晚泊》、〔水仙子〕《惠山泉》为佳,意境高远而奇巧,可以看出他工于炼字造句的特色。〔水仙子〕《夜雨》以“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来描绘凄婉的羁旅之情,细腻动人。他的写恋情作品,善于学习民间歌谣的表现手法,与贯云石的同类作品有相似之处。〔蟾宫曲〕《春情》写一害相思的女子“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空一缕余香在此”的情态,运用了散曲中连环句、韵字复用等形式特点,颇能尽其情致。〔沉醉东风〕《春情》又写出一女子猛然见到情人时的复杂的心理,她又想招呼,又怕被人瞧破,情态传神,人物灵动。这一部分作品清新活泼,成就较高。
徐再思,字德可,浙江嘉兴人。钟嗣成曹本《录鬼簿》言其“好食甘饴,故号甜斋。有乐府行于世。其子善长颇能继其家声”。天一阁本《录鬼簿》,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记载他做过“嘉兴路吏”,且“为人聪敏秀丽”、“交游高上文章士。习经书,看鉴史”等。这些都说明他在仕途上虽仅止于地位不高的吏职,但却是一位很有才名的文人。其生卒年月很难确定。《录鬼簿》把他列为“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并说他“与小山同时”。张小山生活在元末,据此推算,其生年应在一二八○年以后。他的散曲〔双调·蟾宫曲〕《钱子云赴都》有“今日阳关,明日秦淮”句,既云“赴都”,又点明“秦淮”,很可能已是明初。其卒年疑在一三五○年以后。他一生的活动足迹似乎没有离开过江浙一带。清·褚人获《坚瓠集·丁集》说他“旅寄江湖,十年不归”。他的〔双调·水仙子〕《夜雨》“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及〔双调·蟾宫曲〕《西湖》“十年不到湖山,齐楚秦燕,皓首苍颜”等句,均可证实他确曾在外飘泊达十年之久。其作品大量是《吴江八景》、《苕溪》、《甘露怀古》等内容。他离开家乡,在太湖一带飘泊,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现存小令一百零三首,主要内容集中在写景、相思、归隐、咏史等方面。他的写情之作深沉娟秀,如〔双调·蟾宫曲〕的《赠名姬玉莲》(“荆山一片玲珑”)及《春情》(“平生不会相思”)二首,被认为是“镂心刻骨之作,直开玉茗、粲花一派”。有些作品立意颇新,能于俗中见雅,〔双调·水仙子〕《红指甲》及《佳人钉履》等篇,近人吴梅《顾曲麈谈》卷下评曰:“钉鞋云‘金莲脱瓣’,《红指甲》云‘落花飞上’云云。语语俊,字字绝,真可压倒群英,奚止为一时之冠。”他的某些咏史之作,则常在短短的一曲中小结兴亡,有一定积极意义。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桂林秋月”,不无是处。他在感叹人生时,总不免带着一种伤感悲凉的情绪,这大概和他一生的经历有关。其散曲集《甜斋乐府》和贯云石的《酸斋乐府》,因两人的字号相映趣,故后人将两家散曲合辑成集,名为《酸甜乐府》。但两人的生活经历及作品风格并不相同,徐比贯云石辈份晚些,成就及影响亦不如贯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