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岩有鸟不知名”出自宋代道潜的《绝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āo yán yǒu niǎo bù zhī mí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高岩有鸟不知名”全诗:高岩有鸟不知名,欵语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绝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道潜。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高岩有鸟不知名,
欵语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
汝音虽好复谁听?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高岩上的不知名的鸟儿,鸟儿用柔和的鸣叫声随着春风进入了屋子。在这个环境中,唱歌的鸟儿和鸣叫的黄鹂都在忙碌地表达自己的声音,但是即使你的声音再美好,却没有人来倾听。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鸟儿的描绘,反映了人们的独处和孤独。高岩上的不知名鸟儿是一个象征,他的鸣叫声随着春风入户庭,表达了作者自己内心的思绪和情感。与此同时,其他鸟儿如百舌和黄鹂也在忙碌地用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然而,诗中的"汝音虽好复谁听?"表明了作者的孤独感和无人倾听的境遇。这种孤独感可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投射,也可能是对世俗中人们繁忙而忽略共鸣的思考。
通过对不知名鸟儿和其他鸟儿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己声音被忽视的无奈和寂寞。这种情感在独处时特别明显,在喧嚣的世界中往往被忽略或被掩盖。整首诗使用了优美的词语和意象,展示了作者对自我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于自我表达和被理解的渴望。
jué jù
绝句
gāo yán yǒu niǎo bù zhī míng, kuǎn yǔ chūn fēng rù hù tíng.
高岩有鸟不知名,欵语春风入户庭。
bǎi shé huáng lí fāng yòng shì, rǔ yīn suī hǎo fù shuí tīng?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拼音:gāo yán yǒu niǎo bù zhī míng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道潜(1043—1106)北宋诗僧。本姓何,字参寥,赐号妙总大师。於潜(今属浙江临安)浮村人。自幼出家。与苏轼诸人交好,轼谪居黄州时,他曾专程前去探望。元祐中,住杭州智果禅院。因写诗语涉讥刺,被勒令还俗。后得昭雪,复削发为僧。著有《参寥子集》。
苏轼在彭城时,道潜从杭州特地去拜访他。在酒席上,苏轼想跟道潜开开玩笑,就叫一个妓女去向他讨诗。道潜当时口占一诗说:“多谢尊前窈窕娘,好将幽梦恼襄王。禅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春风上下狂?”
苏东坡见之大喜:“我尝见柳絮落泥中,私谓可以入诗,偶未曾收拾,遂为此人所先,可惜也。”
道潜是北宋著名的诗僧,在诗坛享有盛名。苏轼说他“诗句清绝,可与林逋相上下,而通了道义,见之令人萧然”(《与文与可》)。陈师道曾誉之为“释门之表,士林之秀,而诗苑之英也”(《送参寥序》)。
道潜的诗《次韵黄子理宣德田居四时》等效仿陶渊明,其寂静恬淡处又酷似储光羲。如《秋江》中的“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苏轼极赞其《临平道中》,并称《东园》诗中“隔林仿佛闻机杼”句为“此吾师七字师号。”道潜写景咏物之作有的体察入微,如“细宜池上见,清爱竹边闻”(《和龙直夫秘校细雨》),又如“风蝉故故频移树,山月时时自近人”(《夏日龙井书事》)之二);也有粗笔勾画的,如“一霎催花骤雨来,集芳堂下锦千堆。浪红狂紫浑争发,不待商量细细开”(《维王府园与王元规承事同赋二首》之一)。还有语义精练而含蓄的,如《湖上二首》。足见其风格多样,工拙不一。《藏海诗话》说他:“此老风流蕴藉,诸诗僧皆不及。”方回更说:“参寥诗句句平雅有味。”
道潜作品有《参寥子集》12卷。有《武林往哲遗著后编》本,《四部丛刊》三编影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