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营清吹逐金笳”出自宋代杨亿的《赤日》,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iǔ yíng qīng chuī zhú jīn jiā,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
“柳营清吹逐金笳”全诗:赤日亭亭昼正赊,长风万里忆星槎。
铜盘琼蕊三危露,素绠寒浆五色瓜。
兰室冷光浮玉簟,柳营清吹逐金笳。
翠微泉石终南路,千古离宫倚曙霞。
《赤日》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杨亿。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赤日亭亭昼正赊,长风万里忆星槎。
铜盘琼蕊三危露,素绠寒浆五色瓜。
兰室冷光浮玉簟,柳营清吹逐金笳。
翠微泉石终南路,千古离宫倚曙霞。
中文译文:
炽烈的太阳直刺天空,正午的时分已过。长风吹过万里,我怀念遥远的星槎。
铜盘上的白露如琼蕊,象征着人间三危星座的露水。素色的细线上,浆糊般的五色瓜果。
兰室中冷光闪烁,漂浮在玉制的席褥上。柳林中清风吹奏着金制的笳管。
翠微山上的泉水流淌,终南山路上,离宫千古倚立在朝霞中。
诗意:
《赤日》描绘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景象,通过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赤日象征着炽烈的阳光,它在天空中高挂,意味着正午的时分已过。长风万里,引发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他怀念那遥远的星槎,星槎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奇船只。
诗中出现的铜盘上的琼蕊和素绠寒浆五色瓜,通过色彩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瑰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兰室中的冷光浮玉簟和柳营中吹奏的金笳,展示了宫廷中的华美和优雅。
最后两句描述了翠微山上的泉水和终南山路上的离宫。离宫倚立在晨曦中,给人一种久远而又神秘的感觉,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眷恋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赏析:
《赤日》以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热爱和追求。通过运用富有想象力的词语和形象描写,创造出一个瑰丽多彩、富有诗意的景象,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美好。
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如将赤日与长风、铜盘琼蕊与三危露、兰室冷光与玉簟、柳营清吹与金笳进行对比,创造出丰富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和宫廷文化为背景,将美好事物与时光流转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想象力的词汇,唤起读者对美的共鸣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
总之,诗词《赤日》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宫廷文化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之情。它以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创造出一个瑰丽多彩、富有诗意的景象,引发读者对美的共鸣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
chì rì
赤日
chì rì tíng tíng zhòu zhèng shē, cháng fēng wàn lǐ yì xīng chá.
赤日亭亭昼正赊,长风万里忆星槎。
tóng pán qióng ruǐ sān wēi lù, sù gěng hán jiāng wǔ sè guā.
铜盘琼蕊三危露,素绠寒浆五色瓜。
lán shì lěng guāng fú yù diàn, liǔ yíng qīng chuī zhú jīn jiā.
兰室冷光浮玉簟,柳营清吹逐金笳。
cuì wēi quán shí zhōng nán lù, qiān gǔ lí gōng yǐ shǔ xiá.
翠微泉石终南路,千古离宫倚曙霞。
拼音:liǔ yíng qīng chuī zhú jīn jiā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六麻
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史馆修书
杨亿博览强记,尤长于典章制度。曾参预修《太宗实录》,主修《册府元龟》,咸平元年(998)书成。景德二年(1005)与王钦若主修《册府元龟》。
诗作
在史馆修书时,曾与钱惟演、刘筠等人唱和。他将唱和诗编为《西昆酬唱集》。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说他们写诗的目的是“在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磋”,在这种观点指导下写的诗,其题材范围必然是比较狭隘的。全集70个诗题,主要有三类题材:一是借古喻今的怀古脉史诗,如《始皇》、《宜曲》、《汉武》、《南朝》、《明皇》等皆属此类;二是描摹物态的咏物诗,如《鹤》、《梨》、《柳絮》《萤》、《泪》等;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生活内容的闲适诗,如《直夜》、《夜宴》、《别墅》等。集内诗歌重雕琢用典,铺陈词藻,讲究声律,被称为“西昆体”,在宋初诗坛上影响颇大。在西昆诗人中,杨亿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朱熹评之为“巧中犹有混成底意思,便巧得来不觉”(《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他的诗歌创作与探索为后来欧阳修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提供了经验与教训,是宋诗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西昆体
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北宋初期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其以李商隐为楷模的诗歌风尚主宰了宋初整个诗坛。相对而言,以学习白居易为宗旨的白体(代表人物王禹),以学习贾岛、姚合为主的晚唐体(代表人物林逋),则是两个松散的诗人群体,其影响都不及西昆体。西昆体诗虽孕育于宋初馆阁唱和之风,但不能说是贵族文学,其代表人物杨亿风骨清亮,具有独立于皇权的人格意识,在他身上显示了宋代士人典型的气质人品;西昆体与白体,不仅对立,而且相互渗透、并行发展,故它实际上是白体、义山体、唐彦谦体混合的产物,一方面重视知识积累和文化素养,符合宋代文化的内转趋势,另一方面使白诗和晚唐诗的讽谕精神在馆阁唱和这一特定创作机遇中得到了传承;杨亿咏史诗的规讽之意,以及他的咏物、咏怀诗中的个人感怀,可称盛世哀音。 因此,杨亿为首的西昆体不仅仅是对晚唐诗风的“简单复归”,它为真正的“宋调”的成立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西昆体虽然没有能在唐诗之外开辟新的境界,但是相对平直浅陋的五代诗风而言,它整饰、典丽、深密的诗风毕竟意味着艺术上的进步。在宋初诗坛弥漫着白体和晚唐体崇尚白描、少用典故的诗风背景下,西昆体的出现无疑令人耳目一新。
文章
他又以骈文名世。著作多佚,今存《武夷新集》20卷(诗五卷、杂文十五卷),有《浦城遗书》本,《品藻堂四库全书萃要》本。又有《杨文公谈苑》15卷,记述平生见闻,原书已佚。《宋朝事实类苑》及《说郛》等书中尚存100多条;《类说》也引60多条,但有删节。《谈苑》涉及文人轶事、民情风俗、里巷琐事,有文学史料价值。
杨文公时常告诫他的学生,做文章应该避免套用方言俗语。不久,他拟了一篇奏章,里面有句话说:“伏惟陛下德迈九皇”。有个学生郑戬看了,觉得 “德迈九皇”读音很像 “得卖韭黄”(韭菜的根叫韭黄),便立刻请教他说:‘不知道什么时候得卖生菜?”杨亿给这一问引得大笑起来,于是把这一句改掉了。
寇准在中书省。和同事们嬉戏做对子,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水底中的太阳是天空中的太阳)”没有谁能对出,恰好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杨亿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所有在座的人都称这是好对子。
杨亿(974年-1020年12月17日),字大年,建宁州浦城(今福建省浦城县)人。
7岁能文,十岁能赋诗,十一岁时在京城即兴赋诗《喜朝京阙》:“七闽波渺邈,双阙气 。晓登云外岭,夜渡月中潮。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年少时便有“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之志,太宗甚为赏异。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赐进士及第;历任著作佐郎、知制诰。真宗时为翰林学士、户部郎中,知制诰,文格雄健,才思敏捷。真宗后期,为群小包围,王钦若、丁谓、陈彭年等人,希上邀宠,杨亿侧于其间,遭到排挤,处境艰危。
他反对真宗搞劳民伤财的祀神求仙,其仕宦生涯也并不都在馆阁之中,他曾多次出任地方官,接触过较为广阔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