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与君持酒傲壶天”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与君持酒傲壶天”出自宋代李弥逊的《次韵公立承事见贶佳什》,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ǔ jūn chí jiǔ ào hú tiā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与君持酒傲壶天”全诗

《次韵公立承事见贶佳什》

与君持酒傲壶天

竹外孤亭思渺然,与君持酒傲壶天
不须五斛称焦遂,一酌高谈骇四筵。

标签:不须

赏析


《次韵公立承事见贶佳什》是宋代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竹林外孤立的亭子里,我心中的思绪如同天空中飘渺的云雾。
与你一同持酒,我感到自己变得傲然超脱。
无需用五斛的美酒来衡量我的境遇,
一杯酒足以让我高谈阔论,惊动四周的宾客。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孤立的亭子和与朋友共饮的情景,表达了作者超脱尘世的心境和对酒宴的愉悦之情。亭子外的竹林象征了宁静和自由,而与朋友共饮则体现了作者在酒宴中的豪情和自我陶醉。作者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超越,认为只需要一杯酒和畅谈之言,就能够惊动四方宾客,展现自己的才华和魅力。

赏析:
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竹外孤亭和与朋友共饮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境遇的描绘,凸显出作者内心的超然和豪情。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竹外的孤亭与与友人共饮的场景相对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竹外的孤亭给人以宁静、遥远的感觉,而与友人共饮则充满了热闹和喜悦的氛围。这种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作者超脱尘世的心境和对自由豪情的追求。

诗中的“五斛”和“四筵”是古代酒宴中的计量单位。“五斛”指的是美酒的量,而“四筵”则表示酒宴的场合。通过对这两个词的运用,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境遇和场合的轻视,认为无需用大量的美酒和盛大的场面来彰显自己的风采,只需一杯酒和高谈阔论就能够引起他人的关注和赞叹。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超脱尘世的心境和对自由豪情的追求,展现了李弥逊豪放洒脱的个性和对自我价值的坚持。同时,诗中的对比手法和意象描写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和表现力,使诗词更具韵味和深度。

“与君持酒傲壶天”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cì yùn gōng lì chéng shì jiàn kuàng jiā shén
次韵公立承事见贶佳什

zhú wài gū tíng sī miǎo rán, yǔ jūn chí jiǔ ào hú tiān.
竹外孤亭思渺然,与君持酒傲壶天。
bù xū wǔ hú chēng jiāo suì, yī zhuó gāo tán hài sì yán.
不须五斛称焦遂,一酌高谈骇四筵。

“与君持酒傲壶天”平仄韵脚


拼音:yǔ jūn chí jiǔ ào hú tiān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作者简介


李弥逊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作者介绍


李弥逊的著述名录

  李弥逊和李纲是好朋友,政治主张相同,诗歌酬答也很多。钱钟书认为他的诗不受苏轼和黄庭坚的影响,命意造句都新鲜轻巧,在当时可算独来独往。著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的生平

  李弥逊,约生于宋神宗元丰中,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三年,年约七十二岁左右。徽宗大观三年(1109)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1114)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1125),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1126),召为卫尉少卿,出知瑞州。高宗建炎元年(1127),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1132),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61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61查询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38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