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渡已无航”出自宋代赵蕃的《周十三丈约同马三丈入青原山赋诗五首以记行》,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uàn dù yǐ wú háng,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唤渡已无航”全诗:游山忘襆被,唤渡已无航。
隔岸初更动,缘沙数里长。
大呼空亟疾,小立更微茫。
莫遣眠鸥觉,笑人朝夕忙。
《周十三丈约同马三丈入青原山赋诗五首以记行》是宋代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登上青原山,我与周十三丈一同驾马入山,写下五首诗以记录此行。游山时我忘记了带上襆被,叫渡已经没有航船。我站在对岸,远远望见山势初显,沙滩蜿蜒数里之长。我大声呼喊,但只有空气回应。我站在小小的地方,感到微茫无助。请不要打扰睡眠中的鸥鸟,笑人们整日忙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周十三丈一同驾马进入青原山的情景。诗中表现了作者游山的心情和周围的景物,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以游山为主题,但通过描写作者忘记带上襆被和没有渡船的情况,暗示了作者对细节的忽略和对现实的无奈。这种情绪在"唤渡已无航"一句中得到了体现。
随后,诗人站在对岸,远远望见山势初露,表现了他的孤寂和远离目标的距离。"缘沙数里长"一句描绘了沙滩的曲折延伸,给人以无边无际之感。
"大呼空亟疾,小立更微茫"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焦虑和无助。他的呼喊只是空气的回应,感到自己的存在微小而渺茫。
最后两句"莫遣眠鸥觉,笑人朝夕忙"以一种戏谑的口吻呼应了整首诗的主题。诗人希望不要打扰正在安睡的鸥鸟,同时对人们整日忙碌的生活状态进行了嘲讽,显露出对繁忙生活的反思。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写作者的心情和细节,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在游山的过程中,诗人通过感知自然和自身的微小,对人生和社会状态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使诗词更具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zhōu shí sān zhàng yuē tóng mǎ sān zhàng rù qīng yuán shān fù shī wǔ shǒu yǐ jì xíng
周十三丈约同马三丈入青原山赋诗五首以记行
yóu shān wàng fú bèi, huàn dù yǐ wú háng.
游山忘襆被,唤渡已无航。
gé àn chū gēng dòng, yuán shā shù lǐ cháng.
隔岸初更动,缘沙数里长。
dà hū kōng jí jí, xiǎo lì gèng wēi máng.
大呼空亟疾,小立更微茫。
mò qiǎn mián ōu jué, xiào rén zhāo xī máng.
莫遣眠鸥觉,笑人朝夕忙。
拼音:huàn dù yǐ wú háng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