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晨气早已肃”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晨气早已肃”出自宋代赵蕃的《三夜不见月》,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én qì zǎo yǐ sù,诗句平仄:平仄仄仄仄。

“晨气早已肃”全诗

《三夜不见月》

晨气早已肃

中秋隔明日,月色比常佳。
晨气早已肃,暮云深更遮。
巡檐徒四立,顾影晚兴嗟。
桂旱犹藏蕊,橘秋反吐花。

标签:不见月色

赏析


《三夜不见月》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之夜,却无法见到皎洁的明月。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中秋隔明日,月色比常佳。
晨气早已肃,暮云深更遮。
巡檐徒四立,顾影晚兴嗟。
桂旱犹藏蕊,橘秋反吐花。

诗意:
这是一个中秋之夜,过了一天才能见到明月,但这个月亮的色彩比平常更加美好。清晨的气息早已冷凉,夜幕下的浓云更加遮挡了明月的光辉。在屋檐下徘徊的人只能四处张望,黯然叹息自己错过了月亮的升起。桂树尽管遭受干旱,仍然隐藏着花蕾的美丽;而橘树在秋天却意外地绽放出花朵。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之夜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月亮的缺席,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错过的遗憾之情。诗中的明月象征着希望、美好和圆满,而作者无法见到明月,暗示了他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失落。晨气的肃杀、暮云的遮挡,以及顾影晚兴的嗟叹,都营造出一种寂寞和无奈的氛围。

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沉溺于遗憾之中,而是通过描述桂树和橘树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力和希望的讴歌。桂树虽然遭受干旱,但仍然蕴藏着新的生机,这暗示了即使在逆境中,仍有可能迎来美好的转机。而橘树在秋天绽放花朵,更是给人以意外和喜悦,表达了生命的坚韧和不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追求的力量和对逆境中希望的坚守。它让人们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教导我们在困境中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坚持追求美好,不放弃希望。

“晨气早已肃”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sān yè bú jiàn yuè
三夜不见月

zhōng qiū gé míng rì, yuè sè bǐ cháng jiā.
中秋隔明日,月色比常佳。
chén qì zǎo yǐ sù, mù yún shēn gēng zhē.
晨气早已肃,暮云深更遮。
xún yán tú sì lì, gù yǐng wǎn xìng jiē.
巡檐徒四立,顾影晚兴嗟。
guì hàn yóu cáng ruǐ, jú qiū fǎn tǔ huā.
桂旱犹藏蕊,橘秋反吐花。

“晨气早已肃”平仄韵脚


拼音:chén qì zǎo yǐ sù
平仄:平仄仄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一屋

作者简介


赵蕃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作者介绍


赵蕃的介绍

  赵蕃(诗人,学者)(一一四三~一二一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年八十七岁。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为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为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谥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著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水乐大典》辑为《乾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水永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十七卷。

  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和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号涧泉),是很要好的朋友,二人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当时著名学者、弋阳人谢枋得曾提到,江西诗派传至“二泉”,隆昌极致,但此二人死后,江西诗派的气脉也因此而断绝,风华不再。

  靖康之变后,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师从刘清之,曾为太和主簿。后居家三十三年,问学于朱熹,能诗,宗黄庭坚,与韩淲合称二泉先生。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61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61查询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38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