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

“吾其隐乎”的全诗出处及翻译赏析


“吾其隐乎”出自宋代岳珂的《李玄胃清慎帖赞》,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wú qí yǐn hū,诗句平仄:平平仄平。

“吾其隐乎”全诗

《李玄胃清慎帖赞》

吾其隐乎

洗箕山之耳,缄周庙之口。
雷孤竹之腹,策六马之手。
清乎慎乎,有余緼乎。
二者之间,吾其隐乎

标签:有余

赏析


《李玄胃清慎帖赞》是宋代岳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洗箕山之耳,缄周庙之口。
雷孤竹之腹,策六马之手。
清乎慎乎,有余緼乎。
二者之间,吾其隐乎。

诗意:
这首诗词以李玄胃为主题,通过象征性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李玄胃的崇敬和赞扬之情。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将李玄胃与伟大的山川、庙宇、自然元素相联系,形成了一幅气势恢弘、富有哲理的画面。

赏析:
这首诗词以洗箕山之耳、缄周庙之口、雷孤竹之腹、策六马之手等形象的描绘,将李玄胃的清慎和才能赋予了深刻的意义。

洗箕山之耳,表达了李玄胃对信息的敏锐感知和洞察力。箕山象征高山巍峨,而洗箕山之耳则代表了李玄胃的聪明才智,他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洞悉世间的变化。

缄周庙之口,意味着李玄胃言辞谨慎而寡言,他懂得保持沉默的智慧。周庙作为古代祭祀祖先的庙宇,寓意着对传统和尊严的尊重,而缄周庙之口则代表了李玄胃对言语的审慎使用,他能够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雷孤竹之腹,象征着李玄胃内心深处的威严和稳重。雷孤竹在自然界中是一种雄壮而高洁的形象,它的腹部代表了内在的力量和品质。这里用雷孤竹之腹来形容李玄胃,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坚韧和刚毅。

策六马之手,描绘了李玄胃在执掌权力时的果断和能力。策马代表了掌控权力,而六马象征六军之力,表示他有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决策能力。

清乎慎乎,有余緼乎,表达了作者对李玄胃清廉正直、谨慎小心的赞美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李玄胃品德的崇高评价,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清廉政治的向往和期望。

整首诗词通过使用象征手法,将李玄胃的才干、品德和治国之能赞美得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对李玄胃的赞颂,既展示了他的个人魅力,又寓意了对清廉高风的向往。这首诗词在语言上优美凝练,意境深远,是岳珂典型的作品之一。

“吾其隐乎”全诗拼音读音对照参考


lǐ xuán wèi qīng shèn tiē zàn
李玄胃清慎帖赞

xǐ jī shān zhī ěr, jiān zhōu miào zhī kǒu.
洗箕山之耳,缄周庙之口。
léi gū zhú zhī fù, cè liù mǎ zhī shǒu.
雷孤竹之腹,策六马之手。
qīng hū shèn hū, yǒu yú yùn hū.
清乎慎乎,有余緼乎。
èr zhě zhī jiān, wú qí yǐn hū.
二者之间,吾其隐乎。

“吾其隐乎”平仄韵脚


拼音:wú qí yǐn hū
平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仄韵) 入声五物

作者简介


岳珂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作者介绍


岳珂的文学成就

  岳珂著述甚富。居于金佗坊时,因痛恨祖父被秦桧陷害,著有《吁天辩诬》、《天定录》等书,结集为《金佗粹编》(28卷,续编30卷),为岳飞辩冤,是研究岳飞的重要资料。又著有《桯史》15卷、《玉楮集》8卷、《棠湖诗稿》1卷、《续东几诗余》、《小戴记集解》(稿佚)、《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1卷等。嘉定七年(公元1214),在嘉兴曾主修《嘉禾志》(未成书)。《桯史》以辨明“公是公非”为目的,通过对南宋朝野各阶层人物的言行的记载,表现了他对主战派和投降派人物的鲜明爱憎。书中所载之事,大都翔实可信。如《乾道受书礼》、《(范石湖)一言悟主》、《开禧北征》等条,可补史传之阙。其中对文人轶事的记载,诗文作品的转录,可资辑佚、校勘,也有助文学史研究。

  所著《玉楮集》8卷,有《三恬堂丛书》本。《棠湖诗稿》1卷,有《丛书集成》本。《金陀粹编》28卷,《续编》30卷,有清刊本。《愧郯录》15卷,有《四部丛刊》本。另有《宋少保岳鄂王行实编年》2卷,有《明辨斋丛书》本。《宝真斋法书赞》28卷,有《丛书集成》本。《桯史》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中华书局1981年点校本。

  岳珂诗集有《棠湖诗稿》1卷,收宫词100首,作于端平元年(公元1234)同年编纂《岳氏宗谱》。宫词原系歌咏宫闱生活的词体,他因侄子自汴从军而归,追想东京盛时,写下了这组诗以系哀思。但诗中所写,有与事实不符的,《四库全书总目》疑为后人拟作,嫁名于珂。又有《玉楮集》8集,收嘉熙二年(公元1238)至四年(公元1240)的诗作共385篇。他的诗缺乏社会内容,仅有1篇《夏旱三首》写到农家生活。其他作品“虽时伤浅露”,“而轩爽磊落,气格亦有可观”(《四库全书总目·玉楮集》)。

岳珂的评价

  明万历年间,岳飞后裔岳元声建岳王祠(祠址在今嘉兴城区三塔路),内供有岳珂亲制的铜爵,上镌“精忠报国”4字,为岳珂书。南宋后,铜爵曾几次失而复得。清道光时,铜爵复存祠中。抗日战争前曾在杭州展出,抗日战争期间遗失。建国后,岳王祠坍废。岳珂在嘉兴的遗物还有“洗鹤石池”,今与“松化石”一起放置在南湖烟雨楼宝梅亭西侧。岳氏后裔散居在今嘉兴郊区建设乡旧岳村及桐乡市濮院镇。

岳珂的藏书故实

  为官之余,肆力于典籍和古物的收藏,曾到中原各地收集北宋文物典章,尤其是对北宋历代皇帝大臣的御笔和翰墨,编为《宝真斋法书赞》28卷。家富藏书,乃以家藏旧刻,设“相台家塾”,最知名刊刻《九经》、《三传》、《孟子注附音义》10卷、《论语集解附音义》10卷。以越中旧本注疏,参并兴国于氏、建安余仁仲本,凡20本,对音释注疏,反复参订,命良工入梓。后世推为善本。所撰《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于书本、字画、注文、音释、句读,脱简考异,皆罗列条目,详审精确。姚名达论“校勘学、版本学、刊刻学之确立,皆自兹始也”。其后贾似道刊《九经》,亦以数十种版本比较,雇百余人任校正,然独删落注疏,不及岳珂。著述甚多,因痛念祖父遭诬害,著有《吁天辩诬》、《天定录》等书,结集为《金陀粹编》28卷,续编30卷、《天定录》等。另有《桯史》15卷、《媿郯录》15卷、《玉楮集》8卷、《三命指迷赋补注》、《棠湖诗稿》1卷、《小戴记集解》(稿佚)《续东几诗余》、《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1卷等。

网友评论



Copyright © 2024 www.61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61查询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京ICP备12038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