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积之气。
滞气,中医病证名即郁气,指气机淤滞不畅,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经络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以胀闷、疼痛、脉弦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常并发血瘀证。临床也常称为气滞、气郁、气结、气聚、或多称肝郁证等。确切地说滞气是正气中的动气停滞不行。临床多见于头痛、胸痹、胁痛、鼓胀、郁证等证。
滞 [ zhì ] 1. 凝积,不流通,不灵活。 如 停滞。滞留。滞销。滞空。呆滞。滞产(产妇临产后总产程超过30小时者)。滞针。滞下(痢疾的古称)。 2. 遗落。 如 “此有滞穗”。 [更多解释]
气 [ qì ] 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 如 气体。 2. 呼吸。 如 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 如 气候。气温。气象。 4. 鼻子闻到的味。 如 气味。臭气。 5. 人的精神状态。 如 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6. 怒,或使人发怒。 如 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 7. 欺压。 如 受气。 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 如 气功。气血。气虚。 9. 中医指某种症象。 如 痰气。湿气。 10. 景象。 如 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更多解释]
答:滞气的拼音是:zhì qì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滞气 的发音
答:滞气的意思是:郁结于胸中之气。
答:滞气的近音词、同音词有:志气,稚气,至契,治葺,掷弃,治气,滞器,置气,治器,制气,智器,质契,执契,支祁,支祈,稚妻,直气,指期,枝栖,枝戚,知契,知启,知器,止齐,至戚,植鳍,贽启,畤畦,枝岐,陟屺,致齐,止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