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出处:唐・姚思廉《梁书・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只要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正音:“同”,读作“tóng”,不能读作“tòng”。
辨析:“同心协力”指团结一心;“共同努力”不含共同克服困难之意。“和衷共济”多指团结一心;共同克服困难。
歇后语: 1. 两口子推磨 —— 同心协力
2. 十个指头做事 —— 同心协力
谜语: 划龙舟 (谜底:同心协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语本汉・贾谊〈过秦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戮力同心”
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及殷夏之闲微散。至周之衰,秦兴,邑于西垂。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曰:『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櫌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彊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秦地 [1]以为固, [2]之国也。自 [3]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 [4]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 [5],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 [6],百万之徒 [7]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
[1]被山带河:高山横亘、黄河环绕,形容地势险要。被,通“披”,音ㄆ一。
[2]四塞:国境四方都有要塞、天险,比喻形势险要坚固。塞,音sài。
[3]缪公:即穆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缪,音mù。
[4]势居:地理位置。
[5]师:军队。
[6]开关:开启关隘。关,指函谷关。
[7]逃北:战败而逃。
“同心协力”原作“同心并力”。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统一天下,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自称“始皇帝”。废封建,行郡县,以集权中央;开辟驰道,修筑长城以巩固国防。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功绩卓著,可说是前所未有。然而这个帝国却仅仅只有短短十五年的国祚,对此,汉代贾谊的〈过秦论〉就曾对秦的兴起及败亡作出精辟分析,其中说到:秦国境内有高山峻岭横亘及绵长黄河环绕,国境四方也都有要塞,地势十分险要。从秦穆公以来,一直到秦王嬴政,二十多个国君经常在诸侯之中称雄,这难道是每一代君主都很贤能吗?那是因为秦国所处的地理形势造成的呀!再说当时天下各诸侯国也都曾经同心协力攻打秦国,那些贤能且有才智的人汇聚在一起,善于用兵的将领指挥军队,并且还有贤相彼此商议谋略,但却被困在险要的处所而不能前进,于是秦国引诸侯国军队到境内作战,为他们打开关塞,结果却是东方百万军队败逃溃散。这难道是因为勇气、力量和智慧不够吗?那是因为地形不利,地势不便的关系。后来“同心协力”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语义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①只有你我同心协力,这项工作才能如期完成。
②打击犯罪,人人有责。警民同心协力,便能共创安全社会。
③在员工的同心协力下,公司的营运状况越来越好,业绩蒸蒸日上。
④园游会结束后,同学们同心协力地完成扫除工作,迅速恢复校园整洁。
⑤面对人高马大的对手,我们靠著彼此的同心协力,终于赢得这场篮球比赛。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