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道理;辞:言辞。
理由正当充足;言辞严正有力。
出处: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用法: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宾语;含褒义。
例子:法官义正辞严地驳回了他的上诉
正音:“辞”,读作“cí”,不能读作“chī”。
义理正当,措词严厉。语本宋・欧阳修〈读张李二生文赠石先生〉诗。△“理直气壮”、“义正辞约”、“辞顺理正”
先生二十年东鲁,能使鲁人皆好学。其间张续与李常,剖琢珉石得天璞。大圭虽不假雕琢,但未磨砻出圭角。二生固是天下宝,岂与先生私褚橐。先生示我何矜夸,手携文编谓新作。得之数日未暇读,意欲百事先屏却。夜归独坐南窗下,寒烛青荧如熠爚。病眸昏涩乍开缄,灿若月星明错落。辞严意正质非[1],古味虽淡[2]不薄。千年佛老贼中国,祸福依凭群党恶。拔根掘窟期必尽,有勇无前力何荦。乃知二子果可用,非独词坚由志确。朝廷清明天子圣,阳德汇进群阴剥。大烹养贤有列鼎,岂久师门共藜藿。予惭职谏未能荐,有酒且慰先生酌。
[1]俚:鄙俗。
[2]醇:音chún,精纯。
欧阳修,字扑箨,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卢陵人。为文造语平易而情韵绵邈,诗词清新婉约,为一代文宗。这是欧阳修在读到张续和李常的文章后,写下感想赠与石介的一首诗。诗中提到张续和李常,就像是未经琢磨的玉石,可说是天下的瑰宝。他们的文章严正有力,义理充分,词语质朴而不鄙俗;虽古雅的风味淡了些,但文字精纯而不杂。后来“义正辞严”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辞严意正”演变而出,用来指义理正当,措词严厉。
语义义理正当,措词严厉。
类别用在“言辞正当”的表述上。
①尽管老王的话说得义正辞严,对方依然不肯接受。
②面对师长义正辞严的斥责,他深感羞愧,颇有悔意。
③面对这些不实的谎言,我们应该义正辞严地加以反驳。
④对方的要求不合理,让他不得不义正辞严地断然拒绝。
⑤这篇文章说得义正辞严,把政客们的丑恶行径揭露无遗。
⑥他在会议上,义正辞严地指出:只有改变因循苟且的心态,才能为公司带来新希望。
同义“义正辞严”及“理直气壮”都有义理正大,毫无畏惧的意思。
异义“义正辞严”侧重于措词严厉;“理直气壮”侧重于气势强盛。
义正辞严 | 理直气壮 | 例句 |
---|---|---|
✅ | ❌ | 对方的要求不合理,让他不得不义正辞严地断然拒绝。 |
❌ | ✅ | 他的个性怯弱,明明是对的事情,只要有人质疑,就无法理直气壮地坚持下去。 |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