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全凭自己的意愿行事。
出处:清・钱谦益《父楫中议大夫加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制》:“孤行一意,惟知砥节而首公;榰柱众言,不屑市名而避怨。”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人固执。
例子:孤行一意宁论命,盛气谁言未可谋。柳亚子《哭仲穆》诗
此处所列为“一意孤行”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一意孤行”原作“孤行一意”。根据《史记》的记载,赵禹为人廉洁孤傲,执法严苛。从他做官以来,家中没有食客。公卿登门拜访,他也始终没有回拜答谢,意在杜绝朋友宾客的请托,按照自己的意见独立处理公事。后来“一意孤行”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本含有褒义,后转用来形容人固执己见,独断独行。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