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之死靡它”。
出处: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一言革面,愿比家奴,之死靡他。”明・李贽《昆仑奴》:“忠臣侠忠,则扶颠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侠义,则临危自奋,之死靡他。”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忠诚。
例子:又不见张公鏖战暮及晡,之死靡他期捐躯!清·伍观澜《西炮台行为提督张公作》诗
意志坚定,至死不变。见“之死靡它”条。《明・李贽・昆仑奴》:“忠臣侠忠,则扶颠持危,九死不悔,志士侠义,则临危自奋,之死靡他。”
①.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 如: 赤子之心。
②.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 如: 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③.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 如: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④.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如: 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⑤. 代词,这,那。 如: “之二虫,又何知”。
⑥. 虚用,无所指。 如: 久而久之。
⑦. 往,到。 如: “吾欲之南海”。
①.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 如: 死亡。死讯。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离死别。死有余辜。
②. 不顾生命。 如: 死志(牺牲生命的决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战。
③. 固执,坚持到底。 如: 死心塌地。死卖力气。
④. 无知觉。 如: 睡得死。
⑤. 不活动,不灵活。 如: 死结。死理。死板。
⑥. 不通达。 如: 死胡同。死路一条。
⑦. 过时,失去作用。 如: 死文字。
⑧. 极,甚。 如: 乐死人。
①. 浪费,奢侈。 如: 靡荡。靡费。侈靡。
②. 分散。 如: 靡散(消灭)。
③. 古同“糜”,糜烂。
①. 称你、我以外的第三人,一般指男性,有时泛指,不分性别。 如: 他们(可包括男性和女性)。他杀。
②. 别的,另外的。 如: 他人。他日。他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
③. 虚指。 如: 睡他一觉。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